论文初稿完成后先修改哪部分好?

2025-09-02 15:48:51


论文初稿一交出去,导师的批注像弹幕一样刷满屏幕,最聪明的做法不是从第一页逐字抠,而是先按住鼠标滚轮,一口气拉到结论那一块,看看最后那三百字到底想说什么,如果连自己读两遍都绕得发晕,就说明整篇论文的主线已经散架,回头再去改前面的段落才不会做白工。

结论定住之后,立刻回到摘要,把摘要当成电梯广告,三十秒必须讲清研究干了啥、为啥重要、结果啥样,把口水话全砍了,留下动词和数字,改完复制粘贴到开题报告里比对,如果发现两边说的不是一个故事,就说明正文里藏着跑题的内容,这时候再动刀子才不会乱砍。

摘要修顺了,再去翻图表和标题,图表是读者第一眼会停留的地方,坐标轴单位、图例字号、误差线颜色这些小毛病堆在一起能毁掉所有辛苦,把截图一次性改好,后面就不用再为一张图来回导十遍高清版本,标题层级也要用格式刷统一,一级黑体小二,二级黑体小三,刷完一眼能看出哪章缺了节,哪节标题长得离谱。

接下来才是正文,先别抠字句,直接开查找替换,把“我们”“本文”这些模糊主语全换成具体名词,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改成“测了120组温度曲线”,句子立刻硬气,再把所有括号里的年份和页码检查一遍,漏掉的补全,多出来的删掉,脚注和参考文献对得上号,查重那一关就能少掉一堆红色警报。

最后才轮到语言润色,把文档扔进朗读软件,让机器人用新闻联播腔读一遍,凡是读到卡顿的地方就是病句,顺手删掉副词和套话,把长句切成两段,改完再读一遍,如果机器人能一口气念到底,说明这篇论文已经可以从草稿箱毕业,可以安心去填答辩申请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