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的标注规范是什么?
2025-11-18 15:07:09
期刊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的标注规范这事儿,现在越来越多人关心了,因为科研合作越来越普遍,好几个人对论文的贡献都差不多大,只标一个第一作者确实不太公平。但这事儿吧,它没有一个全球统一的硬性规定,不同的期刊、不同的学科领域,做法差别还挺大的,所以最靠谱的办法就是去目标期刊的官网上找它的《作者指南》或者《投稿须知》,那上面写得最清楚。
一般标注共同第一作者最常见的方式就是在作者列表里,把贡献相同的几个人并列排在最前面,然后在他们的名字后面加上一个相同的标记,比如一个上标的星号(*)、井号(#)或者 dagger 符号(†)。然后,你需要在论文的脚注部分或者作者贡献声明部分,对这个标记进行说明,明确写出“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或者“X.Y. Zhang and S.W. Li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co-first authors”这样的话。这样一看就明白,这几位是共同第一作者,他们的贡献是一样的。
有些期刊还允许在作者列表里直接用符号连接起来,比如写成“X.Y. Zhang† and S.W. Li†”,然后在脚注里解释“†Equal contribution”。还有一些期刊,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可能会要求更详细的说明,不仅要在脚注里声明贡献均等,还可能要求在单独的“Author Contributions”部分,具体说明每个作者都做了哪些工作,比如“X.Y. Zhang and S.W. Li conceived and designed the experiments, performed the experiments, analyzed the data and wrote the paper. J.C. Wang helped with the data analysis.”这样就把每个人的贡献都说得一清二楚了,也更有说服力。
这里头有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坑,就是关于通讯作者的标注。通讯作者通常是课题的负责人,负责稿件的投递和与期刊的沟通,他的名字一般会放在作者列表的最后一位,并且会用一个特殊的符号标记出来,比如一个信封符号(✉️)或者直接注明“Corresponding author”。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以是不同的人。如果你是共同第一作者之一,同时也是通讯作者,那你的名字后面可能需要同时带两个标记,一个表示共同第一作者,一个表示通讯作者,这得严格按照期刊的要求来,不能自己瞎搞。
不同学科领域对共同第一作者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在生命科学、医学、化学这些需要大规模团队合作的实验学科里,共同第一作者非常普遍,大家也都认可。但在一些传统的人文学科,比如历史、文学、哲学,或者是一些数学理论的研究,合作者本来就不多,强调个人独立思考,所以共同第一作者的情况就比较少见,有些期刊甚至可能不接受。所以你在投稿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这个学科领域的惯例,免得白费功夫。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在投稿之前,所有作者之间就 authorship 的问题达成一致,并且最好有个书面的记录,比如邮件往来。谁是一作,谁是共同一作,谁是通讯作者,这些都得提前商量好,并且每个人都签字确认。千万别等到论文都写好了,甚至投稿了,才开始为这个事儿扯皮,那不仅影响论文的发表,还可能伤了和气,搞得不欢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