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中如何避免研究方法描述模糊?
2025-11-12 10:38:35
论文写作研究方法这个部分要是写得模模糊糊的,那基本上就等于给你的整篇论文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很多同学写这个部分的时候,总觉得心里明白,但一落笔就不知道该说些啥,最后就写成了“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这种干巴巴的句子。这种写法最大的问题,就是它只说了你“用了什么”,但完全没说你是“怎么用的”,读者看完根本无法判断你的研究过程是否科学,你的结论是否靠谱。
要把研究方法写清楚,最关键的一步就是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在教别人做菜的厨师,你的任务不是告诉别人你用了盐和油,而是要详细到一勺盐是多少克,油要烧到几成热,翻炒几下,火候怎么控制。你得把你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掰开揉碎了讲给别人听,让别人光是看你的文字,就能完完整整地复制出你的整个研究过程。拿问卷调查法来说,你不能只说用了问卷,你得交代清楚你的问卷是怎么来的。是直接用了哪个成熟量表,还是你自己编的?要是自己编的,那你经过了哪些步骤来保证它的质量?有没有做预调查?预调查之后又修改了哪些题目?这些细节都能体现出你研究的严谨性。
接下来,你得详细描述你的调查对象是谁,也就是你的样本是怎么来的。你不能只说“调查了部分大学生”,这种说法太模糊了,部分是多大一部分?是哪个学校的?什么专业的?大几的?你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到这些人的?是在图书馆里随便拦的,还是通过学生会发的问卷链接?这些信息直接关系到你的样本代表性,也就是你的结论能推广到多大范围。如果你用的是抽样方法,那你具体用的是随机抽样、分层抽样还是方便抽样?抽样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怎样的?比如,你要调查某市的企业,你是怎么从工商局的企业名录里抽取那100家企业的?是每隔10家抽1家,还是按照行业比例来抽?把这些过程写出来,你的研究才显得可信。
数据收集的过程也需要细致的描述。你的问卷是线上发的还是线下发的?线上发的话,是通过微信群、朋友圈还是专业的问卷平台?发放的时间跨度是多久?总共发了多少份,回收了多少份,有效问卷多少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别是多少?如果数据是访谈得来的,那你的访谈是结构化的、半结构化的还是非结构化的?每次访谈大概多长时间?访谈地点在哪里?你是怎么记录的,是录音还是手写笔记?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恰恰是证明你的数据收集过程是规范、真实的关键证据。
最后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就是你到底用了哪些具体的统计方法来分析你的数据。很多人就笼统地写一句“运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这等于什么都没说。你是想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还是想描述群体的特征?如果是前者,你用的是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还是方差分析?具体是哪种回归分析,线性回归还是逻辑回归?如果是后者,你用的是频率分析、交叉表分析还是因子分析?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方法,而不是别的方法?这个方法能帮你回答你前面提出的哪个研究问题?比如,你可以写“为了检验假设H1,即工作压力对离职倾向有正向影响,本研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将离职倾向设为因变量,工作压力设为自变量进行回归”。这样写,你的分析方法和你的研究问题就牢牢地勾连在了一起,整个论文的逻辑就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