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论文摘要是否需要概括研究结论?

2025-10-31 13:38:14


期刊论文摘要是否需要概括研究结论,这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不仅需要,而且极其需要! 如果你把一篇论文的摘要比作一部电影的预告片,那么研究结论就是预告片里最精彩、最吸引眼球、最能让你产生“我一定要去电影院看全片”冲动的那个高潮片段。没有结论的摘要,就像一部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电影,会让读者感到困惑、不完整,甚至会觉得你的研究可能根本没什么有价值的结果。

我们可以从摘要的本质功能来理解这一点。摘要的目的是什么?它是在读者决定是否要花时间阅读你的全文之前,提供一个高度浓缩的“微缩版”论文。读者,特别是审稿人和领域内的其他学者,时间都非常宝贵。他们通过阅读摘要,需要在短短几十秒内快速了解你的研究:你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背景与目的)?你是怎么做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结果)?以及,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结论)?这四个要素,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逻辑链条,缺一不可。

“结果”和“结论”虽然紧密相关,但并不是一回事。结果是你客观观察到的事实,是“是什么”;而结论是你基于这些结果进行的主观解读和升华,是“所以呢”。比如,你的结果是“实验组A的效率比对照组B高出20%”,这是一个客观陈述。而你的结论可能是“这表明,采用XX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为解决行业内的XX难题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你看,结论赋予了结果以意义和价值,它回答了读者心中最关心的那个问题:“So what? (这又怎样?)”

如果一篇摘要只陈述了结果,而没有给出结论,会带来几个很严重的问题。第一,它削弱了你研究的贡献和价值。审稿人看完你的结果,可能会想:“好吧,你发现了这个现象,那又如何呢?这个发现重要吗?它对现有的知识体系有什么补充或挑战?”如果你没有在摘要里明确点出结论,审稿人就需要自己去猜,而他们通常没有这个耐心。一个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研究,很可能在初审阶段就被枪毙了。第二,它降低了论文的吸引力。读者在数据库里搜索文献,扫过一堆标题和摘要,那些明确给出了深刻结论、展示了研究价值的摘要,会立刻抓住他们的眼球,让他们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读”。而没有结论的摘要,就像一个没有亮点的预告片,很容易被划过去。

那么,如何在摘要里精炼地概括研究结论呢?这里有几个技巧。首先,结论要紧密围绕你的研究目的。你在摘要开头提出了什么问题或假设,结尾的结论就应该是对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或对假设的验证。其次,结论要有高度,要体现理论或实践意义。不要仅仅重复结果,而是要拔高一层,说明你的发现意味着什么。比如,它是否验证或挑战了某个理论?它是否为某个实际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它是否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最后,语言要肯定、有力。不要用“可能”、“或许”、“大概”这类模糊的词语,要自信地陈述你的核心观点。比如,用“本研究表明……”、“结果证实了……”、“这为……提供了重要依据”等句式。

当然,这里说的“概括结论”,不是让你把论文结论部分的所有内容都塞进摘要里。摘要的字数是有限的,通常在200-300字之间。你需要提炼出那个最核心、最闪亮、最能代表你研究贡献的“金句”式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