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部分该怎么合理架构?

2025-10-14 16:56:31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是给你自己的研究搭个台子,告诉读者你为啥要搞这个研究,你的研究新在哪儿。很多人把它写成个读书报告,把看过的文章一篇篇罗列出来,那就完全跑偏了。一个好的综述,得是有逻辑、有故事的,它不是简单的堆砌,而是一场有预谋的对话。

你得先给你的综述画个圈,明确到底要综述哪些范围。这个范围不是随便定的,得跟你的研究问题紧密相关。如果你的研究是关于大学生短视频使用焦虑的,那你就别扯到老年人手机依赖上去,虽然有点关系,但不是核心。把圈子画好了,你才知道该请哪些“专家”来参加这场对话。

接下来就是怎么组织这些“专家”的发言了。最忌讳的就是按作者或者时间顺序来写,张三说了啥,李四说了啥,王五又说了啥,这样写出来就是流水账,读者看得云里雾里。你得学会把观点归类,让持相同或相似观点的人站在一起说。比如,你可以先梳理一下关于短视频使用现状的研究,大家普遍认为现在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再集中讨论关于焦虑成因的各种理论,有的学者认为是社交比较导致的,有的认为是信息过载造成的,你把这些不同的声音摆出来,让他们互相碰撞。

光摆出别人的观点还不够,关键在于你要当那个“主持人”。你得在综述中不断地点评和串联,指出这些研究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分歧在哪儿,更重要的是,它们留下了哪些空白。比如,你可以写:“现有研究大多关注短视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却很少有人专门探讨大学生这一特定群体在面临毕业就业压力时的使用焦虑问题,这恰恰是本研究试图填补的空白。”你看,这么一说,你研究的必要性和创新性不就出来了吗?

整个综述的结构,最好是层层递进的。开头先宏观介绍一下这个研究领域的重要性,让读者明白为啥值得聊。然后逐渐聚焦,把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掰开揉碎了讲,展示这个领域的全貌。讲完别人的研究,就该轮到你出场了,你要明确指出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也就是所谓的“研究缺口”,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出你的研究问题,告诉读者,你的研究就是为了解决这个缺口而来的。